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1:54
手*的原理如下。
扳机扣动拉到撞锤敲击撞针,撞针戳到已上膛的子弹后端正*的雷管,引爆子弹*的火药,弹头发射出去的同时,火药爆炸力把*的滑套推动拉着空弹壳后退,然后排出*管,弹匣弹簧推新子弹向上填补,反作用力消退后复进簧拉滑套连同新子弹回膛,撞锤被滑套推回准备发射位置。
M1911手*结构原理
尽管M1911产生了许多新的型号,但其基本结构如击发与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却保持不变。
1911式手*的自动方式为*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管偏移式(*管绕绞链上下摆动),也称为*管摆动式或*管起落式,*弹发射后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或手动上膛时用手拉动套筒),套筒和*管一起后坐。
由于绞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因此其上端向后转动,越过死点(起延迟开锁作用)后便逐渐拉*管尾端向下摆而开锁。
当套筒复进推弹入膛时,推动*管复进到位,因为*管后下端与套筒座为绞链连接,所以*管向前运动时,使绞链向前回转,顶起*管尾端,使*管后上方的两条闭锁凸筋正好进入套筒内壁相应的闭锁槽中。
M1911采用单动发射机构,只能单发射击,它的击发与发射机构由击针、击针簧、击锤、击锤簧、阻铁、阻铁簧、单发杆、扳机连杆、扳机组成。
其中单发杆是一个杆状件,与阻铁装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可与阻铁一起绕轴回转,其下部有一凸耳,套筒复进到位后,单发杆上移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凸耳与阻铁啮合在一起,这时如果压紧握把保险并扣扳机,则可释放处于待击位的击锤。
如果套筒未复进到位,单发杆被套筒压下,凸耳则处于阻铁下方,与阻铁脱开,此时虽压紧握把保险并扣动扳机,则不能释放击锤。
单发杆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可避免扣一次扳机形成连发,保险机构正是作用于击发与发射机构,才能实现全*的保险。
和许多现代手*一样M1911有多种保险机构,能防止该*意外走火,M1911的保险机构包括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半待击保险。
手动保险钮位手*身左侧后上方,将保险钮推到上方,保险钮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套筒的前后移动,同时保险机的内凸轮面与阻铁啮合,*阻铁向前回转,这样虽扣扳机却不能释放处于待击位(阻铁上部突齿卡入击锤待击槽内)的击锤。
手动保险能确实锁定套筒和待击的击锤,保证手*待击携行的安全,M1911的手动保险钮设计得大小适中,利于隐蔽携带或战术应用,拔手*时不易于钩挂衣物。
握把保险位于握把持握虎口处,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险自动处于保险位置,此时握把保险凸齿抵在扳机连杆上,*扳机连杆后移,使扳机扣不到位。
只有虎口压紧握把保险,使握把保险凸齿与扳机连杆脱开,此时扳机连杆可自由向后移动,才能将扳机扣到位,有些人觉得手*上不必要设置握把保险,其实自卫手*有这种保险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