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5:38
1958年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上海感染与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和优秀毕业生证书;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导师冉家彦教授;1991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导师王辨明教授。1996年赴加拿大安大略肿瘤研究所骨髓移植中心进修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2年。1998年回国,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工作,从事血液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从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主攻方向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和异基因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血移植。治疗的恶性疾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和脑胶质细胞瘤等。治疗的非恶性疾病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5篇分别在美国《Blood》和《Experimental Hematology》、英国《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发表。
1991~1996年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期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担任血液科副主任、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有关大剂量强化巩固治疗对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期和生存期的研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3篇系列论文、获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包括自体和异基因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他人合作设计的MAC预处理方案,不包括全身放疗,具有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和费用经济的特点,经治疗的血癌患者多数已重返工作岗位。此项成果获两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有关学术论文7篇,其中有一篇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被SCI收录。
1996年底赴加拿大安大略肿瘤研究所骨髓移植中心进修骨髓移植,不久后得到对方资助从事博士后研究。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培养出Ph染色体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方面。论文分别发表在美国的《Blood》和《Experimental Hematology》上,均被SCI收录。加拿大安大略肿瘤研究所骨髓移植中心博士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运用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血液病肿瘤,并且在移植嵌合状态监测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擅长血液肿瘤疑难病例诊断与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获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在血液肿瘤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上,也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