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反围剿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4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48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4月-5月 。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3月。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

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从此,开始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扩展资料

反围剿的战争评价:

此战,持续1年之久,是我军战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败,其根本原因是战略指导上的失误,*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军大量杀伤。

但由于**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不过李德回忆说在*采取逐步结营稳扎稳打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游击战,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次反“围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49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4月-5月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3月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49

  五次反围剿发生的时间如下: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2月-1931年2月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4月-5月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3月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

  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
  1930年12月上旬,*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委员。2月退守六安*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捣毁了六安县*,取得胜利。至此*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
  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委员。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1年7月~9月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军30万兵力对*苏区"围剿"的战役。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20000 支。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险胜(1932)
  1932年12月,*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1933年2月,敌中路军3个纵队约16万人,在陈诚的指挥下,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于乐安、龙骨渡、金溪等地集结,企图围歼红1方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党*领导机关,已由上海迁入*根据地。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万余人的兵力,遵照党*和苏区*局的指示,于2月上旬西渡抚河,围攻南丰。陈诚急令中路军各纵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1方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决战。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往东向黎川地区转移,即令其中路军三个纵队向广昌、黎川地区追求,迂回包围我军。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之黄陂地区,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在三天的时间内,红1方面军取得了一仗歼敌两个整师的重大胜利。
  敌军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调整其中路军部署,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其以6个师分成前后两个纵队,向广昌方向进攻。红1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前纵队加速南进,而主力则向北移动。当敌后纵队与前纵队相距100里,前后处于孤立态势时,红1方面军于3月21日,在草台冈突然向敌发起进攻,歼敌第11师大部。22日,敌第9师一部企图增援第11师,在东陂地区遭到我军沉重打击。敌第11师被残后,陈诚的中路军其他各部纷纷后撤。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1933)
  1933年7月17日,蒋介石调8个师10万余人,以刘镇华为司令,第五次进攻鄂豫皖根据地。9月10日,敌以7个师向皖西北根据地中心合围。鄂豫皖*组织反击,因寡不敌众失利。26日*令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 第五次反留部分部队坚持皖西北苏区斗争。10月初,红二十五军与红八十二师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50

发生在内战时期五次反围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