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乱世野心家陈霸先,应该如何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50

梁武帝萧衍病逝之时,陈霸先虽然在广州任职(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却不是广州刺史。如果不是因为陈霸先投靠了湘东王萧绎,那么陈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没资格写在史书上。

投靠萧绎之后,陈霸先收拢了一支较为可观的军队,联合萧绎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辩共同打拼,终于成为南朝举足轻重的军阀之一。

由于陈霸先后来成为了南陈的开国皇帝,所以史书对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说起陈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爱国的一生。

比如说,当陈霸先听说侯景叛乱的消息之后,立刻决定北上勤王。

广州刺史元景仲妄图阻挠陈霸先北上,被陈霸先杀死;蔡路养和李迁仕试图阻挠陈霸先北上,也被陈霸先打败。等陈霸先进入江南主流社会时,已经是人人拥戴的英明领袖了。

西江督护陈霸先欲起兵讨侯景,景使人诱广州刺史元景仲,许奉以为主,景仲由是附景,阴图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缢于阁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萧勃镇广州。——《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时南康土豪蔡路养起兵据郡,勃乃以腹心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路养相结,同遏霸先。——《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将兵入灨石,城鱼梁以*南康,陈霸先使周文育击之。——《资治通鉴》·梁纪十九

关于这些内容,基本史实当然是没问题的,但陈霸先为什么要北上,却可以说道一番。

当萧衍被侯景包围的时候,萧衍的子侄和孙辈都不把他当回事。远在广州的陈霸先却不远万里地赶来救驾,这种话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认为是不高的。

或许有人会说我唐突古人,但结合陈霸先之后的种种表现来看,我实在没法把他当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陈霸先虽然打着拯救梁国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终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等他与侯景开战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在他消灭侯景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把南朝变成了老陈家的天下,更是杀死了年仅十六岁的皇帝萧方智。如果说陈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谁是乱臣呢?

陈霸先的所作所为其实无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为史书而相信陈霸先的忠诚,那就有些滑稽了。

陈霸先只是一个军阀,借侯景叛乱起家,趁萧氏皇族内讧发家。等萧氏皇族丧失了对江南东部地区的控制力之后,陈霸先、王僧辩和王琳在这个地区开始了“友好切磋”。

陈霸先与王僧辩率先反目,据说他们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萧氏皇帝人选的问题上意见相左。

梁元帝萧绎被占据雍州的侄子萧詧杀死之后,陈霸先和王僧辩联手拥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储君。但是没过多久,王僧辩却要拥立从北齐回来的萧渊明当皇帝。

陈霸先一再劝说王僧辩,希望他能改变主意,但王僧辩心意已决。在这种背景下,陈霸先决定冒险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建康城,杀死了王僧辩。

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举兵袭僧辩。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击杀王僧辩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此时的陈霸先别无选择。史书在解读这件事的时候,总是说得冠冕堂皇:总而言之,陈霸先忠于萧方智,是忠臣;王僧辩不忠于萧方智,是奸臣。

事实上,陈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陈霸先不率先动手,很可能就会被王僧辩收拾出局。

问题出在萧渊明身上,当年侯景难逃时,梁武帝萧衍一面积极接应侯景,一面积极准备北伐,萧渊明当时就在北伐军中。

但事与愿违,侯景虽然接应了回来,但北伐军被慕容绍宗打得大败而回,萧渊明被俘虏。成为俘虏之后,萧渊明受到了东魏权臣高澄的优待。

魏将卒以绍宗之言为信,争共掩击之,梁兵大败,贞阳侯渊明及胡贵孙、赵伯超等皆为东魏所虏,失亡士卒数万人。——《资治通鉴》·梁纪十六

当陈霸先与王僧辩拥立萧方智登基称帝之后,北齐皇帝高洋派兵护送萧渊明回国,并建议王僧辩拥立萧渊明登基,因为萧方智还是个毛孩子,根本无力应对局势。

辛丑,齐立贞阳侯渊明为梁主,使其上党王涣将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听从渊明归。齐主先使殿中尚书邢子才驰传诣建康,与王僧辩书。己卯,渊明又与僧辩书,僧辩不从。——《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其实这是高洋在应对西魏宇文泰的威胁,此时宇文泰已经拥立萧詧称帝,史称西梁。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戏,不甘落后的他也打算让萧渊明回国当傀儡。

王僧辩愿意拥立萧渊明吗?当然不愿意,谁愿意自己拥立的皇帝是他国傀儡呢?但北齐大军近在眼前,王僧辩无力抗衡,除了妥协之外还能怎样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