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7个回答

懂视网

1、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是法定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特森·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

2、上个世纪30年代,保加利亚裔的阿塔纳索夫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为学生讲授如何求解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时,不得不面对繁杂的计算,那是要消耗大量时间的枯燥工作…… 阿塔纳索夫于是开拓新的思路,从1935年开始探索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计算工作的可能性。

3、经过两年反复研究试验,思路越来越清晰,设计也大体上想清楚了。但他还需要一位聪明并且懂得机械、又有动手能力的人共同完成这项发明,于是他找到当时正在物理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克利福德·贝里。

4、两个人终于在1939年造出来了一台完整的样机,证明了他们的概念是正确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人们把这台样机称为ABC,代表的是包含他们两人名字的计算机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5、这台计算机是电子与电器的结合,电路系统中装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机器使用电容器来进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还采用了二进位制。因此,ABC的设计中已经包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四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热心网友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一、 详情:

1、诞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简介: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被美国国防部用来进行弹道计算。

3、发明人: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4、特点: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二、电子计算机为什么叫电脑:

电子计算机又叫电脑。这是因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电子计算机已经部分地替代了人类大脑的功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处理机的出现,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脑不仅在传统的科学计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它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帮助人们处理办公室事情,能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决策,能帮助各行各业的专家工作。许多需要人类大脑思维的工作都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电脑已经成为人脑的重要帮手。

电脑的发明:

1946,美国的莫奇利与爱克特发明了第一代电脑-ENIAC,而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与当下常用的计算机体积相差很多。当时的电脑运用真空管构成的集成电路实现计算,而存储器的存储介质是一种打孔卡片。

所以,电脑的发明是一群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数学家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冯·诺依曼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热心网友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

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

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

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

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

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

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

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

手称庆了。

热心网友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叫ENIAC(爱尼阿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将近60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热心网友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热心网友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纪念碑,是人类在发展计算技术的历程中,到达的一个新的起点。“埃尼阿克”计算机的最初设计方案,是由36岁的美国工程师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美*械部拨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由莫奇利负责。总工程师由年仅24岁的埃克特担任,组员格尔斯坦是位数学家,另外还有逻辑学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

此为正解
详见:http://ke.baidu.com/view/2358.html?tp=0_01#2

热心网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算。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

热心网友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