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22
诗圣杜甫晚年有多凄凉?但依然堪称是忧国忧民的典范!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流传下来的古诗对后世影响极大,被人尊称为“诗圣”。因为杜甫书写的诗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真实地表现了历史,所以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然而,如此伟大的诗人堪称晚景凄凉,连儿子都活活被饿死,自己因为贪吃离奇身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杜甫已经年逾五十了,杜甫见战乱临身,便前往梓州(四川三台县)打听路线,投奔一些老朋友,希望得到协助,举家搬出成都。不久便搬到了梓州。公元763年,杜甫听到 了一个好消息:河南河北收复,可以回洛阳老家了。(早在公元762年冬便已收复了洛阳、郑州,交通不便,消息中断) 喜极而泣的杜甫看到了返乡的希望。
逃亡中,人人争先恐后,杜甫由于过分的疲劳,陷在蓬蒿里不能前进,这时和他一同逃亡的表侄王砯已经骑马走出十里,忽然找不到杜甫,于是呼喊寻求,在极危急的时刻把自己乘用的马匹让给杜甫骑乘,他则右手持刀,左手牵缰,保护杜甫脱离了险境 (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就是在这样的逃亡路上,女儿饿得不住啼苦,男孩只采摘路旁边的苦李充饥,天气则是雷雨连绵,道路泥泞,没有雨具,野果是粮食,低垂的树枝是他们过夜的屋檐……
在杜甫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一说得救后因食太饱撑死)。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杜甫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和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作品。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当时就在武则天的手下当官,杜审言家世显赫,才华横溢,人脉发达;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朋友们纷纷得志,但他只是个小官;在官场争斗之中,甚至还赔上了儿子的性命;中年之后放下架子,开始阿谀奉承,结果被罚的更重;到老年时,终于升了职,可已经要死了。到了杜甫这代,青年和壮年时期生活过的还算是很滋润的,安史之乱之后一切都变了,杜甫只能勉强度日,甚至有段时间儿子还饿死了,自己和家人饿肚子更是常事。
杜甫的“正思戎马泪盈巾”一句,颇含深意。这里面不仅有对兵荒马乱控诉的意思,还有造成这个妇人贫困的原因。她为何“正思戎马泪盈巾”呢?一想到戎马之事,她为何就哭泣呢?也许是她的亲人丧身于战乱,也许她有亲人参军至今未归。她今天的困顿,不正是这该死的战争造成的吗?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多少人被强行征召入伍,说是保家卫国,其实生命贱如草芥,何曾被官府重视并尊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