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1、侍臣舞蹈重拜(唐·冯延巳·《寿山曲》)
2、玉阶舞蹈谢旌节(唐·王建·《东征行》)
3、犹舞蹈、贺贺圣朝(宋·无名氏·《献天寿令》)
4、恩深舞蹈不知休(唐·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5、群臣舞蹈称觞处(唐·和凝·《宫词百首》)
6、舞蹈流帝功(南北朝·沈约·《梁鼓吹曲 期运集》)
7、铿锵叶舞蹈(南北朝·徐陵·《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诗》)
8、金鸡灌舞蹈(宋·白玉蟾·《明堂礼成》)
9、不知孰舞蹈(宋·陈杰·《和彭教谕论诗》)
10、那知千官舞蹈回(宋·邓肃·《送许丈赴行在》)
11、尽在簪花舞蹈中(宋·方蒙仲·《天基节当筵致语中号》)
12、拜赐舞蹈黄罗封(宋·晃冲之·《赠僧法一墨》)
13、舞蹈威颜近(宋·刘克庄·《进经筵讲礼记彻章诗》)
14、聊自歌之舞蹈之(宋·刘克庄·《再和二首》)
15、青衫舞蹈忽屏营(宋·刘镗·《观傩》)
16、舞蹈三回严赞唱(宋·任希夷·《元日班贺》)
17、舞蹈清风两腋生(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18、清沂雩舞蹈前模(宋·苏籀·《祝舜俞少卿示曩岁葺蒙园陪游风什一编不度枵》)
19、舞蹈相摇振(宋·王令·《别张粤南夫温子坚元白满执中子权黄冀端微》)
20、不知手舞蹈与足(宋·杨简·《内丹歌》)
热心网友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解析如下:
1 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2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热心网友
《咏舞诗》王暕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作品赏析:南朝文士,多有戏美姬、咏歌舞之作,此类诗作,大抵都以秾丽的词藻,描写女子的颜色、服饰、歌姿、舞态,往往流于浮艳轻靡。梁代诗人王暕,虽未能免俗,也有《咏舞》之作,但在艺术表现上,这首小诗却别出机杼,不落窠臼。
摈弃人物的外形摹写,着重从动态中传其神,达其情,是此诗构思上的创新之处。诗的一二两句,以极简炼的笔墨,运实入虚,烘托出舞者的精湛舞技。古谚云:长袖善舞。作者只从绮袖入手,着一“回”字,则双臂的舒展自如,躯体的回旋若飞,已宛然可见。高堂华屋之中本无风,是轻捷蹁跹的舞步,是急速飘舞的裙裾,使平地竟自生风。“从风回绮袖”,读者似乎听到那忽忽的风声,看到那长袖交横、绮罗焕彩的婀娜舞姿。花钿(tián田),是用金玉珠翠制成花朵形的头饰。花钿之转,在于云鬟之转,云鬟之转又在于头部和全身之转。“映日转花钿”,灿烂的阳光透过玉户绮窗,映照着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的花钿,珠玑生辉,光彩夺目。只须稍加想象,即生眼花缭乱之感。二句无一字正面描写如何举手投足,只从袖、钿等处着墨,而舞者之神气已毕现。另外,十个字中连用四个动词,亦造就了强烈的急速的律动感,使画面真有“歌舞场”之生气。
作者简介:王暕(477-523)南朝诗人。字思晦,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齐太尉王俭子。南齐时,尚淮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历秘书骠丞,骑从事中郎。入梁,历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家世显贵,不能留心寒素,众谓为刻薄。以左仆射致仕,卒于官,谥靖。著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