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餐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2:4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3 17:31

2.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活动的主要目的。

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 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

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小班幼儿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2. 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窍门就是,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这不是对幼儿的*,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 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

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

老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会使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

老师们通过观察,会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3 17:32

餐前洗手,进餐时保持安静,有需求可以举手,荤素结合,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饭后洗手,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3 17:32

幼儿进餐

目标

1.能正确使用餐具,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浪费。

2.能主动提出添饭菜的请求,餐后能有序地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

幼儿活动要求

1.安静进餐,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

2.保持桌面、衣服、餐盘、地面的干净。

3.幼儿需添饭菜能举手提出要求。

4.进餐结束的幼儿检查桌面、地面是否有饭粒,及时拾起到餐盘中。

5.要把餐盘中的饭粒或其他食物垃圾倒到指定盆中,再把餐盘按顺序叠放到一起,饭勺放在餐盒中。

6.进餐后,漱口、擦嘴。

教师工作要求

1.播放轻音乐,为幼儿进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向幼儿介绍午餐名称及营养成分。

3.巡视幼儿进餐情况,指导幼儿一口饭一口菜,不挑食,不掉饭粒。

4.幼儿盥洗时,教师要站到能看见两边幼儿的位置,指导幼儿认真盥洗。

5.组织幼儿站排,到户外散步。(冬季)可在走廊或楼梯上下慢走。

6.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慢慢走,不打闹、不大声讲话。

保育员工作要求

1.分组盛饭,幼儿分组入座。

2.少盛多添,随时关注幼儿进餐情况。(教师要对每名幼儿进餐量做到心中有数)

3.清理餐桌、地面卫生。

4.清理盥洗室卫生。

餐前流程:桌面→分餐具→搬椅子→教师、幼儿洗手→盛饭→餐前教育(介绍食谱、教育幼儿不挑食)→观察进餐→餐后卫生(擦嘴 —送餐具—洗手—漱口—搬椅子)→餐后散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