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08:08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08:09
1939年8月19日,缅甸*党正式成立,昂山被选为总*。缅甸*党从一开始,内部就充满了矛盾与斗争。一派是以昂山为首的主张学习中国*党所走的争取的斗争方式,向往延安;一派是以负责学生工作的德钦巴欣为首的亲苏派,主张应该争取到苏联的援助,不过,当时两派在坚信*主义上是一致的。
1948年1月4日,缅甸宣告。与此同时,缅甸*党内部的矛盾斗争进一步加剧,终于出现了“红旗*党”与“白旗*党”两种力量的存在。德钦梭是“红旗党”的代表。他在二战后,秘密赴苏联学习“经验”。回后,在缅甸中部地区组织了武装。“红旗派”的武装并没有因为其“红旗”的称谓而壮大,在缅甸后,其日渐衰败。武装力量在*军的打击下不断地削弱,活动地域曾经退守至缅印边境一带。但是,仍然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红旗”勉强坚持到了1972年,便烟消云散了。德钦梭于1972年被*逮捕,后被释放。
而德钦丹东主张向中国*党学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为这是现实需要的唯一选择。德钦丹东举的是“白旗”,被称之为“白旗*党”。“白派”先后在缅甸南部的勃固山区建立了武装力量。与新成立的仰光*展开了武装斗争。50年代,武装力量日益扩大,以勃固为根据地,在克耶邦、克伦邦发展了自已的势力和地盘,给缅甸*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缅甸*自吴奈温上台后,开始对一切反*武装采取了高压打击手段,缅甸*党及其武装首当其冲。50年代后期,在*军的打击下,“白旗派”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队伍四散,部分武装力量聚集到了缅中边境一线。
原缅共武装中的克钦族部队,以及部分缅族部队,由于不抵缅甸*军的军事打击,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退入到了中国境内,被中国*人道地友好地做了安置。其中,克钦族大多安置在了贵州,而缅族,大多安排在了四川省。这一批缅共武装力量,由于中国的接受,得以保存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国住了近十余年的时间,与中国女人结婚生子。后来成为70年代缅共人民军的中坚,许多人成为缅共的高级领导人。由于“红旗派”退出历史舞台,“白旗派”也再没有人沿用这一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