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流行病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0:27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肾脏疾病,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在儿童病例中,其主要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微小病变型为主,显示了其独特的病理特征。


而成年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局灶节段性肾炎、膜型肾病和微小病变型是主要的病理类型。在过去的年代,肾病综合征的成因经历了变化。1970年至1980年间,膜型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随后是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原本认为FSGS不会引发肾病综合征,然而临床研究显示,FSGS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根据Mark等人的报告,1976年至1979年,膜型肾病占比为36%,微小病变占23%,而FSGS则占15%。然而到了1995年至1997年,FSGS已成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其在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比例从10%上升到25%,甚至有研究指出已高达35%。令人关注的是,在黑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FSGS的占比高达50%,而且大部分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下,这显示了FSGS的高发和年龄相关性。


扩展资料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节段性瘢痕,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形成和粘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