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号发展简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3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6:27

圆号,又称法国号,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它源于欧洲,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人类以采集野果、狩猎为生的时期,人们利用牛、羊等兽角制作可以发声的器具——号角,以传递信息。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羊角号角实物——休法,是犹太教寺院传下来的历史遗物,圣经中有详细记载。



从最初的只能发出一两个声音的号角发展到今天的圆号,经历了多次变革。17世纪初出现的由七尺长的黄铜管盘成的圆形狩猎号角,在宗教仪式、王室活动以及军队出征、凯旋中不可或缺。这种盘式圆形狩猎号角可以说是圆号的雏型。



对于乐器而言,性能比造型更有意义。在法国,直管或弓形的号角演变为现代圆号的外形,尽管由于没有任何活门,只能发出自然音列中的少数音,但仍正式称其为“自然圆号”,以区别于号角和现代圆号。17世纪的自然圆号号管盘旋两圈,据说当时用不同的泛音管可以吹出狞猎所需要的31种不同信号,用于描绘动物种类、大小和颜色,甚至传递、追逐、呼救、狞猎完毕等信号。狩猎乐队的号声含有重要的音乐要素,作曲家卡瓦里·吕利最早使狩猎号角与其他乐器一起合作演奏,这种做法延续了200多年。



大约1705年,德国作曲家凯萨·雷因哈弟在他的歌剧作品中使用圆号,意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杜曼尼可1714年也使用了圆号。1715年,维也纳出现了在号嘴入口处调换弯管的圆号,即根据乐曲需要插入不同长度的圆形定调管,改变乐器基音。1750年,安特姆·约瑟夫·亨佩尔发明了“阻塞”吹奏法,通过手的位置变化和气息控制吹出音阶各音,中音以上的音域不再需要调换定调管。这一变革使圆号的历史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18世纪的技术改革包括弯管、导管以及“阻塞”吹奏法,但直到19世纪发明活塞后,圆号才真正获得。1818年,海因里赫·斯托尔泽和弗利德利赫·布鲁迈尔发明了活塞式铜管乐器,将活塞装置用于圆号,设计了两个上、下运动的直升式活塞。大约1830年,左右运动的回旋式活塞出现,到1835年制造出了三个活塞的定型圆号,这一设计至今未变。1835年,哈勒威和舒曼在音乐作品中首次使用活塞圆号。1900年,德国的格鲁斯比发明了降B调和F调两个基调的有四个活塞的圆号,这种圆号声音更亮、音准更高、发音更易、吹高音更省力。1914年,杉索尼为了方便阻塞音的演奏,在四个活塞的拇指活塞旁设计了可降低半音的活塞键。



进入20世纪,圆号演奏学派不断发展,乐器制作技术也进行了改革,包括使用新型合金和塑料制造圆号。出现了三排圆号和特高音圆号。F调和降B调的双排圆号成为管弦乐队的标准乐器。


扩展资料

圆号,唇振动气鸣乐器。又称法国号。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圆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 ,通常使用4支圆号。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