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20:21
先讲个故事.
韩信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因为家穷请不起名师传授,只好偷学,不是到演兵场看军队的操练,就是扒墙头偷看豪门的家传。就为这事,他没有少挨鞭子。母亲死后,他只要想法填饱肚子,一有空就学兵书,练武艺。因为他爱好武艺,穿戴虽然破旧,却是一副武士装束,腰间还佩带着一柄五尺长剑。
这一天,淮阴城是个大集的日子。韩信匆匆地在人群中穿行。突然,在他身后响起了一声粗野的召唤:“韩信!你站住!”韩信回转身来,见是当地的一个泼皮无赖,便想躲开他,无奈这个泼皮故意找事,追着韩信讽刺道:“你平常出来,总带着把宝剑,你敢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就叉开双腿,横在大路中间,并冲着韩信挑衅地笑着说:“来呀,钻吧!来呀,钻吧!”
韩信见这家伙这般侮辱自己,心里火冒三丈,真想给他一剑,当场了结了他的狗命。可是,转念一想,刺死了他,自己也要偿命。什么推翻暴秦,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就都不能实现了。同这泼皮无赖一般见识,真不值得,大丈夫应能屈能伸。
韩信打定了主意,就俯下身子,双手扶地,顺从地从那无赖的胯裆下面爬了过去。围着看热闹的人“轰”地笑了,都耻笑韩信怯懦。于是,钻胯裆的事便传遍了淮阴城。
韩信受了侮辱,真是悲愤已极,跑到母亲坟前,跪地痛哭。哭罢多时,他猛地站了起来,抽出宝剑“刷”的一声,把坟边的一棵松树拦腰砍断。又重新跪在母亲坟前,双手把宝剑举过头顶,发誓说:“母亲呀,母亲!我要实现不了灭秦的抱负,洗雪不了胯下之辱,儿子就是这宝剑下的松树!”
其实道理很简单,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就比如说,弓箭,你把他拉的越弯,他射的越远。
或是工作,选择从基层做起。做最基本的,是为了积攒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20:23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20:18
1.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20:18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就人物而言,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有史为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而就是在万物丛生的自然界也有这样的例子,在收获的季节,麦穗结下沉甸甸的果实,谦虚的弯下了腰,它的弯曲就是为了能够结出更好更饱满的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