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1909年,白鸟库吉在东洋协会评议委员会上提出了震动史界的“尧舜禹抹杀论”,他质疑《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的可信度,指出这些文献可能并非当时的真实记录。白鸟库吉认为,尧、舜、禹虽被尊为古代圣王,但孔子推崇的许多传说经不起深入研讨,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作为日本早期接受现代文化观念的历史学家,白鸟库吉受那珂通世和三宅米吉影响,对“东洋史”特别是中国史产生了研究兴趣,他的疑古思想也深受其师那珂通世的影响。
1887年,白鸟库吉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史学,师从德国历史学家R·里斯,接受了兰克史学的严谨考实与理念坚持。他晚年常翻阅里斯的讲座笔记,体现了兰克史学对他的深远影响。白鸟在1901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赴德研习汉学,并在布达佩斯研究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发表了多部学术著作,如《乌孙考》和《朝鲜古代王考》。
白鸟最初关注朝鲜史和西域史,后来转向中国研究,曾主持满铁调查并担任东洋文库首任馆长。他的学术贡献包括《西域史研究》和《满鲜历史地理》等,其全集共有10卷。白鸟库吉的研究在日本引发了强烈反响,内藤湖南和津田左右吉等人继承了他的疑古思潮,对日本神代史提出了质疑。
和辻哲郎在《日本古代文化》中总结了白鸟库吉的四大观点,包括太阳神崇拜的兴起时间、神代史与历史事实的对比、神话与历史的对应以及卑弥呼神话与天照大神神话的关系。白鸟的研究基于对《尚书》的深入研究,内藤湖南的文章则进一步发展了白鸟的理论,为他的史观提供了“加上理论”的支撑。
白鸟库吉,日本东洋史学界泰斗,日本东洋史学东京文献学派创始人,北方民族、西域史、朝鲜史、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一生在人种、言语、宗教、历史,民俗,神话,传说,考古等领域贡献颇多,世有日本近代东洋史学界的“太阳”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