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躺平学为什么火了
躺平学走红网络,很多人表示自己也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过大,陷入了激烈的内卷之中,竞争加剧,使得躺平学成为了热门话题。躺平,并非意味着堕落,而是年轻人在疲惫中寻求的一种自我安慰。
实际上,“躺平”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主动退出内卷、放弃竞争。很多人声称信奉“躺平学”,只是在疲惫中寻求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彻底躺平”,而是“疲惫的权利”。在无意义的消耗中,最磨人意志。
“躺平学”并非一夜之间出现,早在2017年就曾流行过与之相似的“丧文化”与“佛系”。彼时的丧文化,指涉的是颓废、萎靡的心态,情绪低迷,状态不佳,欲望低下,行尸走肉,麻木不仁。而佛系则突出的是“佛”,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对人世间诸多事情的态度都是“无所谓”,并不特别努力去追求什么,而是相对被动地接受眼前的情况。
如今流行的“躺平学”,与丧文化、佛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不仅被底层青年所接受,也受到了身处一二线城市、传统意义上的青年精英的青睐。一部分人成为了精英版的“三和大神”,不追求稳定工作,偶尔的工作只是为了维持低欲望的生活,大部分时间“家里蹲”,丧失了对外界定义的成功追求和奋斗欲望。
有的人选择躺平,并不见得是完全复刻“三和大神”的生活,他们对物质仍有要求、有稳定的工作,但放弃了更光鲜亮丽的成功,选择更安逸、也可能更平庸的生活。这种选择揭示了年轻人放弃上进的本质原因:即使努力,仍然难以获得体面的生活,他们追求成功而不得。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年轻人分得的时代红利变少,城市不再是梦想之地。同时,经济发展仍不均衡,依靠人口红利、低成本红利、低红利的情形依然普遍存在。尽管很多年轻人非常努力工作,但在户籍、高房价等面前,难以获得体面的生活。对于大部分中国青年而言,成为“局外人”,接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选择。
然而,“躺平学”在大城市的知识精英中蔓延,不仅仅是成功而不得的问题。对很多精英来说,他们仍然拥有较高的成功几率,但选择“躺平”,揭示的是对成功的倦怠。倦怠成功,本质上是对“内卷”的倦怠。内卷成为了每个人与每个人的“军备竞赛”,竞争加剧,陷入零和博弈思维,追求的只是将资源从你这里抢过来。无论投入多少,一旦结果你输了他一点,就彻底输了,而赢家也只是惨胜。每个人都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资源,却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人人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更可怕的是,“内卷”在不断低龄化,成为每个想要成功的普通青年逃不过的“噩运”。内卷在成为一种时代症候,使得“内卷”成为了年轻人的“噩运”。在这样的背景下,“躺平学”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选择,反映了年轻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成功的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