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3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3小时前
司礼太监,明朝宦官机构中之要员,主掌宫廷礼仪。明朝无宰相,内阁掌控政务。内阁票拟,即批注意见予皇帝审阅批红。明中后期,因皇帝多疏懒或政事不通,"批红"多走形式,内阁意见成主导。明宣宗废除太监读书禁令,设内书堂,识字太监协助批红。自此,批红权力渐入太监之手。批红分两步,司礼监秉笔太监首批,掌印太监审核盖印。司礼太监与内阁形成权力制衡。历史上,刘瑾、冯保、魏忠贤等权势滔天太监即司礼太监首领。
明晚期,宦官权力大肆渗透,掌提督京营兵权,地方派迁驻守太监,权力凌驾于地方长官。东、西两厂特务组织拥有司法、审查权,有专属监狱,可随意审问百姓与。宦官组织形成与外庭相对应的严密内廷官僚机构,司礼监为最高机关。司礼太监地位堪比朝廷大臣,掌印太监与内阁首辅相称,有"内相"之称。
总体而言,司礼太监滥权源于明朝皇帝的私心,成为明朝政治的最大难题。这种统治权术,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严重缺陷。